农资推荐
当前页面:首页--> 枸杞舆情

科技创新挺起“中宁枸杞”脊梁

2016年02月26日  浏览次数:4349  
信息来源:宁夏枸杞保护协会  作者:宁夏日报
 

科技创新挺起“中宁枸杞”脊梁

20151225   来源:宁夏日报  

    “宽带中国”战略下,很多城市人开始享受“光纤入楼”“光纤入户”带来的高速网络。记者12月中旬在中华枸杞之乡中宁采访时意外看到,距离县城还有10多公里的红梧山枸杞种植区,高速光网和节水滴灌管线一起,成为枸杞园新的经脉——枸杞产业科技覆盖率由过去的60%上升到96%,科技贡献率由46%上升至56%,科技创新正在挺起“中宁枸杞”的脊梁。

    “光纤入田”在中宁枸杞种植领域已开始应用。在宁夏大地生态有限公司,主网络已经安装完毕,年后将进一步架设“毛细血管”,使枸杞生产实现气象监测、视频监控、自动水肥调控等智能化田间管理。

中宁是一个巨大的枸杞产业实验室,“八大片区”“六个小产区”科技示范基地已经形成,这些枸杞园集成了节水灌溉、设施烘干、质量控制等20余项技术成果。上千亩的种植基地已占总面积的46.9%,规模化使标准化成为可能,枸杞产业的组织形式、生产方式、技术标准全面升级,中宁枸杞的“第一车间”越来越像车间。

除了种植环节,科技的力量早已贯穿了其前端的种质资源开发、新品种培育,以及后端的保鲜、加工和销售等枸杞产业发展的全过程。

在加工转化领域,早康枸杞掌门人朱彦华是一位探路者。打开仓库,近二十台废弃的各类设备见证了这个企业孜孜不倦的深加工探索史,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不适于生产实际的试验品。

4年前,早康与天津科技大学研发推出的“红五千”生杞原液,受到业界很大好评,但由于定位高,投入市场以来每年的销售额一直没有突破2000万元。

     “枸杞兴,中宁兴。‘十三五’枸杞产业的发展,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,集中优势资源,实施重点突破和系统创新,释放科技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倍增效应。”中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23  宁夏枸杞保护协会  宁ICP备14000600号
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西街立新巷9号 电话:0951-7618520